首页 >> 文物的知识/故事 >>文物故事传奇 >> 厨师用一块肉平天下
详细内容

厨师用一块肉平天下

厨师用一块肉平天下

大克鼎(Big Grams Tripod)又称膳夫克鼎,西周晚期(孝王时期)一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的青铜器。

19上海青铜抠图-原图.png 

说大克鼎就要先聊聊克这个人,克就是大克鼎的主人,他在西周晚期是一个厨子,但又不是简单的做菜烧饭,他还要负责上上下下的祭祀,王,诸侯的祭祀大大小小他是最有发言权的。西周晚期,可以说惨不忍睹,内忧外患,犬戎搞事情,内有各诸侯蠢蠢欲动想篡位,可以说皇室岌岌可危。

这时候我们的克就坐不住了,他申请,按礼制做了七个小鼎,一个大鼎。七个小鼎对应诸侯,我们的克轮番上门拜访,打着分祭祀的肉的名义,来到诸侯面前,然后分析各诸侯现在的局面,大王怎样深思熟虑,如果背叛大王百害无一利之类的话语,靠着这一块块祭祀用的肉,一个鼎,一个礼字,成功安定各诸侯的反叛之心。直到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

大克鼎国之重器,不仅仅是祭祀用的烹饪肉的器具,更是礼仪的象征,以礼治国的理念。

来到现代的大克鼎,则是历尽艰难,但也是幸运的,它遇到了潘家。

大克鼎于1890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寺任村。出土后,首先被天津人柯劭态买下,潘祖荫又用重金从柯氏手里购得,成为大克鼎的主人。而有句老话叫:“海内三宝,潘有其二”,什么意思呢,就是华夏有三件大宝贝,潘家有两件,一件大克鼎,一件大盂鼎,当时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左宗棠被永州总兵樊燮谗言所伤,遭朝廷议罪。幸得时任侍读学士的潘祖荫援手,上奏咸丰皇帝力保宗棠,且多方打点,上下疏通,左才获脱免。潘乃当时著名的金石收藏大家,左宗棠得大盂鼎后遂以相赠,以谢当年搭救之恩。

每次出宝贝,外国人都想凑凑热闹,这不,大克鼎一露头,就被盯上了,民国初年,曾有美籍人士专程来华找潘氏商谈求让大鼎,出价达数百两黄金之巨。但终为潘家所回绝。三十年代中叶,国民党当局在苏州新建一幢大楼。党国大员忽发奇想,要在大楼落成后以纪念为名办一展览会,邀潘家以大鼎参展。以图无限期占有大鼎。然此拙劣伎俩为潘氏识破,婉言拒绝了参展。

战争期间的大克鼎可以说险象环生,抗战时,潘达于请家人和两个木匠师傅帮忙,连夜把克鼎、盂鼎和一批青铜器装箱深藏到屋子底下,书画和小件古董三十几箱藏进夹壁。城陷后,她家前后闯进7批日本强盗,一遍遍搜刮,财产什物损失殆尽,连日军司令松井都查问潘家收藏,却到底没有发现踪迹。 抗战胜利后,宝藏再次“出土”。潘达于把它们藏在一间屋里,用旧家具破杂物覆盖,再将整进房屋钉断,既不住人也不走人,直到解放之后。


u=1933750067,1682466998undefinedfm=58undefinedbpow=300undefinedbpoh=394.jpg 

最终19517月,移居上海的潘达于寄出一封信:“窃念盂克二大鼎为具有全国性之重要文物,亟宜贮藏得所,克保永久。诚愿将两大鼎呈献……” 刚刚成立的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以隆重的授奖典礼表彰潘氏捐献之举。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物处处长唐?|主持,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部长陈望道致辞,颁发的文化部褒奖状上落着部长沈雁冰的大名:“潘达于先生家藏周代盂鼎、克鼎,为祖国历史名器,六十年来迭经兵火,保存无恙,今举以捐献政府,公诸人民,其爱护民族文化遗产及发扬新爱国主义之精神,至堪嘉尚,特予褒扬,此状。”潘老卧室里,家具简朴,别无装饰,这张奖状,却一挂就是50年。 1952年,上海博物馆开馆,二鼎如愿入馆,使市民第一次饱览了这闻名半个多世纪的“国之重器”。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开馆,大盂鼎等125件珍贵文物应征北上。两件巨鼎自此各镇一方。 大克鼎此后收藏于上海博物馆至今。

 

电话直呼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6624318182
暂无内容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