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方升灭六国小方升灭六国 在讲商鞅方升之前,不得不提商鞅变法。秦国原来就是一个在西北角的小国家,文化,政治,经济不说最弱,但也是不堪入目,直到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秦孝公野心勃勃,继位不久就发布诏书:向全国征集人才,招贤纳士。而我们的主人公商鞅正是这时候姗姗来迟。 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主角,商鞅,原名公孙鞅,因为分封在商这个土地,所以也叫商鞅,又因为商鞅是卫国人,所以也有人称卫鞅。回到商鞅变法,当商鞅向秦孝公提出自己的变法理论后,秦孝公十分欣赏,信任他,于是,商鞅变法便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垦草令》在秦国成功实施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直到第二次变法,商鞅的理论中提出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商鞅变法初期,还有一个小插曲: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旁边贴了个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觉得不可思议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两金(古时的“金”实际为黄铜)。”这时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两黄金(黄铜),至此,商鞅变法才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方升一直延续百年之久,秦始皇继位,在李斯等一干贤士辅佐下,横扫六合,统一全国,向天下统一度量衡,商鞅方升成为天下共用的计量器。 时代变迁,商鞅方升经历秦灭以及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民国直到现在,商鞅方升几经周折,又是怎样来到上海博物馆的呢 根据资料记载,20世纪70年代,曾查阅到龚心铭先生早年出版的《浦口汤泉小志》,其上载有一图为:“周爰秦量之室”,让我顿感收藏者对此器重视的程度。秦鞅量即商鞅方升无疑。“文化大革命”开始时龚旭人女儿所在工厂的造反派,前后28天不断地去抄他们家,抄出其他文物及楚国金饼50多块,唯独不见方升。造反派并未罢休,最终在龚旭人妻侄家抄出,当时造反派拿着这只像煤铲似的东西,到上海博物馆请教专家识别后,才确认此即“商鞅方升”。“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按政策方升及其他文物一并归还龚家。因龚旭人在方升被抄走后,过分悲痛当即而亡,其夫人也已过世,龚旭人的子女们经过再三考虑,最后背负着违反祖训的恶名,还是将祖传的一大批珍贵文物悉数交给了上海博物馆,其中也包括商鞅方升。这才使这件流传了2300多年的贵重文物,最终走进了文物保存的圣殿———上海博物馆。 商鞅方升不及青铜大鼎十分之一,也不如瓷器斑斓绚丽,但它却是影响深远且精神价值巨大的文物瑰宝,它所弘扬的变法精神,全国人民齐心协力的心意,时至今日,仍然意义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