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析:陶器与瓷器的区别通俗地讲: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 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陶瓷包括的范围较广,有些能耐水,有些并能耐酸.广泛应用于建筑, 化工, 电力,机械等工业及日用装饰等方面.此外,用粘土以外的其它原料, 依陶瓷制造的工艺方法制成的制品,也叫做陶瓷,如块滑石瓷,金属陶瓷,电容器陶瓷, 磁性瓷等. 广泛应用于无线电,原子能,火箭,半导体等工业.目前,将所有陶瓷制品通称为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 陶器一般是用陶土作胎。烧制陶器的温度大体在900-1050℃之间。若温度太高,陶器就要被烧坏变形。陶器的胎体质地比较疏松,有不少孔隙,因而有较强的吸水性。一般的陶器表面无釉,即使有釉也是低温釉。 我国烧制陶器的历史约有1万年之久。原始社会制造陶器,开始是用手工捏制的方法制成一定器形,后来发展为将陶土搓成粗细一样的泥条,再把泥条盘筑成一定器形,将其内外用手抹平。到父系社会阶段出现了轮制法。进入封建社会后,又发明了模制法,即将陶泥填入模中,脱出器物的全形。人们推测,最原始的烧制方法是堆烧法,把晒干的陶坯放在露天柴草中烧。在六七千年前,开始使用陶窑烧制陶器。 文物考古工作者根据陶器的颜色,把陶器分为红陶、灰陶、彩陶、白陶、彩绘陶、黑陶和釉陶等系列。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谢肇制在《五杂俎》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银称米提,墨称腴糜之类也。"当时出现的以"磁器"代窑器是由磁州窑产量最多所致。这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瓷器称谓的史料。
说到陶瓷,人们脑海中浮现出各种瓷器,人们普遍认为陶瓷就是瓷器 ,其实不然,陶和瓷还是有区别的,先有陶再有瓷,瓷是在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国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已经开始制作并使用陶器了,到了商周时期才逐渐由陶转向瓷的。那么,陶器和瓷器有什么区别呢?陶器和瓷器的区别如下: 一、使用原料不同。制作陶器使用的是普通粘土,而瓷器制作使用的是瓷土,为高岭土。陶器质地粗糙,瓷器质地细腻光滑。 二、烧成温度不同。烧造陶器一般需要900度的温度,烧造瓷器的温度更高,为1300度。 三、透明度不同。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四、两者胎体含铁量不同。陶胎含铁量在3%以上,而瓷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下。陶器胎体一般呈红色、褐色或灰色,且不透明;瓷器胎体为白色, 呈现透明至半透明状。 五、釉料不同。陶器表面不施釉料,瓷器表面是施釉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