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为东汉思想家王充所著。全书共三十卷,八十五篇,佚亡一篇(招致篇)。主要阐述了作者无神论的思想观点,对当时社会上谶纬盛行,社会上层和民间流行各种神秘主义进行了批判。此为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缺卷二十六至三十),宋孝宗时期浙江刊本
此《杜工部草堂诗笺》由宋鲁訔编次,蔡梦弼笺注。全书共四十卷,附年谱两卷。此为南宋杜集的重要版本之一,其内容将唐代大诗人杜甫诗作按年代先后编排,并用集注形式加以笺注。
《吕氏家塾读诗记》为宋代名儒吕祖谦撰。这是一部集解性质的《诗经》研究专著,全书共三十二卷,分为:纲领、正风、变风、正小雅、正大雅、正大雅、周颂、鲁颂、商颂,对《诗经》305 篇作品逐一作出具体解释。
《管子》以春秋时期政治家、哲学家管仲命名,其中也记载了管仲死后的事情。虽并非管仲所著,但仍被认为可以体现管仲的主要思想。汉代刘向编定《管子》时共八十六篇﹐今本实存七十六篇﹐其余十篇仅存目录。此本为明万历四十八年凌氏朱墨套印本,凌汝亨辑赵用贤、朱长春等评。
此本《孔圣家语图》共11卷。卷首为孔子图录,后10卷辑采自秦汉诸书的孔子遗文轶事,即“孔子家语”。图录绘孔子一生自诞生到逝世共40幅画,一面为图,一面为传文及按语。首图题“新都程起龙伯阳写绘”,“歙人黄组镌刻”,为徽派名家佳作。此本为明吴嘉谟于万历十七年(1589)集校后刻印本。 《孔圣家语图》由明吴嘉谟于万历十七年(1589)集校后刻印,共十一卷,卷一为孔子图录,下十卷为文字,即“孔子家语”。其图录绘孔子一生自诞生到逝世共40幅画,一面为图,一面为传文及按语,由程起龙伯阳绘写,歙人黄组镌刻。
此《淮海集》是北宋文学家秦观的诗文别集。内含《淮海集》四十卷、《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淮海后集》六卷,总七百二十篇(文体有:进论、论、传、传说、表、启、简、文、疏、志铭、赞、跋、状、书、记、序、诗词、杂文等)。此为南宋乾道时期高邮军学刊本。
主要描写目连救母故事,将背景定在唐德宗时代,其中穿插李希烈、朱溉谋反,颜真卿唾骂奸贼以及李晟平叛等事。它是以清代宫廷大戏的形式编演的目连戏,是最早编演的清代宫廷大戏。清代康熙年间,皇宫的后宰门演出过目连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