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故事古籍
  • 墨子.十五卷.目一卷.清毕沅校注.清乾隆四十九年灵岩山馆刻本.1784年_1

    《墨子》是先秦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后世多散佚,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此本《墨子》十五卷,目一卷,由清代学者毕沅校注。此为清乾隆四十九年灵岩山馆刻本。

  • 墨子.十五卷.目一卷.清毕沅校注.清乾隆四十九年灵岩山馆刻本.1784年_2

    《墨子》是先秦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后世多散佚,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此本《墨子》十五卷,目一卷,由清代学者毕沅校注。此为清乾隆四十九年灵岩山馆刻本。

  • 补天石传奇.八种.八卷.清.周乐清著.静远草堂藏版.清道光10年刊本_2

    清风扫落叶,碧水送千花.刀光剑影春秋过,策马啸西风、踏雪无痕.江湖儿女几多愁刀贯丹田名利权势两手空 江湖儿女几多愁血排长空忠孝情义皆难收 江湖儿女几多愁尸灌冷涧白云轻飘

  • 补天石传奇.八种.八卷.清.周乐清著.静远草堂藏版.清道光10年刊本_1

    清风扫落叶,碧水送千花.刀光剑影春秋过,策马啸西风、踏雪无痕.江湖儿女几多愁刀贯丹田名利权势两手空 江湖儿女几多愁血排长空忠孝情义皆难收 江湖儿女几多愁尸灌冷涧白云轻飘

  • 唐丞相曲江张先生文集.十二卷.唐.张九龄著.明万历十二年王氏重刊丘文庄公刻本_2

    此《唐丞相曲江张先生文集》由明代丘濬辑。全书十二卷附录一卷,收录唐代著名诗人张九龄平生所撰诗文,包括:颂赞赋、杂诗、敕书、表状、策书序、序铭文、颂碑铭等,目录后附曲江张先生像。此为明万历十二年王氏重刊丘文庄公刻本。

  • 南华经.16卷.晋郭象注.宋林希逸口义.刘辰翁.王世贞.陈仁锡等批.明万历时期凌氏刊五色套印本_1

    《南华经》即《庄子》,“南华经”一名是唐玄宗提倡道教时给加上以示尊崇,故宋、明所刊《庄子》多题为《南华经》。明代的沈汝绅搜集众家批注、评点汇为此五色(朱、墨、青黛、紫、黄)套印本《南华经》。除了郭象注,沈氏还收录了宋林希逸、刘辰翁,明王世贞、陈仁锡等人批点。

  • 唐丞相曲江张先生文集.十二卷.唐.张九龄著.明万历十二年王氏重刊丘文庄公刻本_1

    此《唐丞相曲江张先生文集》由明代丘濬辑。全书十二卷附录一卷,收录唐代著名诗人张九龄平生所撰诗文,包括:颂赞赋、杂诗、敕书、表状、策书序、序铭文、颂碑铭等,目录后附曲江张先生像。此为明万历十二年王氏重刊丘文庄公刻本。

  • 南华经.16卷.晋郭象注.宋林希逸口义.刘辰翁.王世贞.陈仁锡等批.明万历时期凌氏刊五色套印本_2

    《南华经》即《庄子》,“南华经”一名是唐玄宗提倡道教时给加上以示尊崇,故宋、明所刊《庄子》多题为《南华经》。明代的沈汝绅搜集众家批注、评点汇为此五色(朱、墨、青黛、紫、黄)套印本《南华经》。除了郭象注,沈氏还收录了宋林希逸、刘辰翁,明王世贞、陈仁锡等人批点。

  • 南华真经.10卷.晋郭象注.唐陆德明音义.明嘉靖时期顾氏世德堂刊本_1

    此书为先秦著名道家学者庄周所著,原名《庄子》,因唐玄宗时追号“南华真人”,其书也被尊为《南华真经》。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此书共十卷,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此为明嘉靖时期顾氏世德堂刊《六子书》之一,晋郭象注,唐陆德明音义。

  • 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三卷.明.郑之珍撰.明万历十年新安郑氏高石山房刊本_3

    《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三卷,明郑之珍撰,明万历十年(1582)新安郑氏高石山房刻本,半叶十行,行二十四字,白口。四周单边,框高20.2厘米,宽13.4厘米。

    目连救母故事来源于佛教经典《佛说盂兰盆经》,讲述佛弟子目连为救母出离地狱而不辞艰险,最终使母亲脱离苦海。唐代的“大目犍连冥间救母变文”即据之演绎而成,宋代还出现过《目连救母》杂剧。元末明初,又有《目连救母出离地狱升天宝卷》。

    至少自宋代以来,目连救母故事就一直与说唱文学相结合,这也可以说是它得以广泛、持久流传的原因之一。

    《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三卷,明郑之珍撰。之珍字子玉,汝席,号高石山人,徽州祁门清溪人。生卒年未详。本书由郑氏于万历十年(1582)自刻。书中插图反映了徽州早期版画质朴的风格。郑之珍改编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共一百折,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三十二折,写傅相敬佛济贫,得善报而升天;中卷三十四折,写妇女刘氏不信佛教,得恶报而下地狱。下卷三十四折,写罗卜为救母亲刘氏出离地狱,历尽千辛万苦,最终超度母亲升天。三本既可连演,也可单独演出。

    目连救母故事在民间影响很大,有关它的戏剧也一直盛演不衰。清代乾隆年间,宫廷中专门编演了大戏

  • 南华真经.10卷.晋郭象注.唐陆德明音义.明嘉靖时期顾氏世德堂刊本_2

    此书为先秦著名道家学者庄周所著,原名《庄子》,因唐玄宗时追号“南华真人”,其书也被尊为《南华真经》。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此书共十卷,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此为明嘉靖时期顾氏世德堂刊《六子书》之一,晋郭象注,唐陆德明音义。

  • 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三卷.明.郑之珍撰.明万历十年新安郑氏高石山房刊本_2

    《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三卷,明郑之珍撰,明万历十年(1582)新安郑氏高石山房刻本,半叶十行,行二十四字,白口。四周单边,框高20.2厘米,宽13.4厘米。

    目连救母故事来源于佛教经典《佛说盂兰盆经》,讲述佛弟子目连为救母出离地狱而不辞艰险,最终使母亲脱离苦海。唐代的“大目犍连冥间救母变文”即据之演绎而成,宋代还出现过《目连救母》杂剧。元末明初,又有《目连救母出离地狱升天宝卷》。

    至少自宋代以来,目连救母故事就一直与说唱文学相结合,这也可以说是它得以广泛、持久流传的原因之一。

    《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三卷,明郑之珍撰。之珍字子玉,汝席,号高石山人,徽州祁门清溪人。生卒年未详。本书由郑氏于万历十年(1582)自刻。书中插图反映了徽州早期版画质朴的风格。郑之珍改编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共一百折,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三十二折,写傅相敬佛济贫,得善报而升天;中卷三十四折,写妇女刘氏不信佛教,得恶报而下地狱。下卷三十四折,写罗卜为救母亲刘氏出离地狱,历尽千辛万苦,最终超度母亲升天。三本既可连演,也可单独演出。

    目连救母故事在民间影响很大,有关它的戏剧也一直盛演不衰。清代乾隆年间,宫廷中专门编演了大戏

  • 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三卷.明.郑之珍撰.明万历十年新安郑氏高石山房刊本_1

    《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三卷,明郑之珍撰,明万历十年(1582)新安郑氏高石山房刻本,半叶十行,行二十四字,白口。四周单边,框高20.2厘米,宽13.4厘米。

    目连救母故事来源于佛教经典《佛说盂兰盆经》,讲述佛弟子目连为救母出离地狱而不辞艰险,最终使母亲脱离苦海。唐代的“大目犍连冥间救母变文”即据之演绎而成,宋代还出现过《目连救母》杂剧。元末明初,又有《目连救母出离地狱升天宝卷》。

    至少自宋代以来,目连救母故事就一直与说唱文学相结合,这也可以说是它得以广泛、持久流传的原因之一。

    《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三卷,明郑之珍撰。之珍字子玉,汝席,号高石山人,徽州祁门清溪人。生卒年未详。本书由郑氏于万历十年(1582)自刻。书中插图反映了徽州早期版画质朴的风格。郑之珍改编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共一百折,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三十二折,写傅相敬佛济贫,得善报而升天;中卷三十四折,写妇女刘氏不信佛教,得恶报而下地狱。下卷三十四折,写罗卜为救母亲刘氏出离地狱,历尽千辛万苦,最终超度母亲升天。三本既可连演,也可单独演出。

    目连救母故事在民间影响很大,有关它的戏剧也一直盛演不衰。清代乾隆年间,宫廷中专门编演了大戏

  • 南华真经.10卷.晋郭象注.唐陆德明音义.明嘉靖时期顾氏世德堂刊本_3

    此书为先秦著名道家学者庄周所著,原名《庄子》,因唐玄宗时追号“南华真人”,其书也被尊为《南华真经》。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此书共十卷,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此为明嘉靖时期顾氏世德堂刊《六子书》之一,晋郭象注,唐陆德明音义。

  • 毛诗.20卷.附考证.岳珂编.清乾隆48年武英殿刊御定仿宋相台岳氏本五经_2

    此《御定仿宋相台岳氏本五经》共九十六卷附考证,宋岳珂编。这是清乾隆帝下令翻刻的仿宋本《五经》(周易、尚书、毛诗、礼记、春秋)。此书基本保持了岳氏刻本本风格,包括历代藏书印,每书之前分别冠有清高宗所写七言律诗一首

  • 新刊剪灯余话.五卷.明李昌祺著.明成化二十三年双桂堂重刊本_1

    明李昌祺著。文言短篇小说。《余话》当时以抄本流行,宣德八年有了第一个刻本。据《千顷堂书目》子部小说类载,该书成化丁亥(1467)有刊本。清乾隆五十六年刊本、同治十年刊本均三卷,诵芬室丛刊本五卷。1959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剪灯新话》周夷校注本及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该书均附《剪灯余话》五卷(22篇)校注。
    《剪灯新话》、《剪灯余话》是明初文言传奇小说集。明初瞿佑编撰《剪灯新话》出版后,影响很大,一时仿者如云,《剪灯余话》就是其中之一。此内含明代黄正位刊本《剪灯新话》四卷、《剪灯余话》四卷、张光启双桂堂《新刊剪灯余话》五卷以及明治时期早川翠石绘本

  • 新刊剪灯余话.五卷.明李昌祺著.明成化二十三年双桂堂重刊本_2

    明李昌祺著。文言短篇小说。《余话》当时以抄本流行,宣德八年有了第一个刻本。据《千顷堂书目》子部小说类载,该书成化丁亥(1467)有刊本。清乾隆五十六年刊本、同治十年刊本均三卷,诵芬室丛刊本五卷。1959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剪灯新话》周夷校注本及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该书均附《剪灯余话》五卷(22篇)校注。
    《剪灯新话》、《剪灯余话》是明初文言传奇小说集。明初瞿佑编撰《剪灯新话》出版后,影响很大,一时仿者如云,《剪灯余话》就是其中之一。此内含明代黄正位刊本《剪灯新话》四卷、《剪灯余话》四卷、张光启双桂堂《新刊剪灯余话》五卷以及明治时期早川翠石绘本

  • 毛诗.20卷.附考证.岳珂编.清乾隆48年武英殿刊御定仿宋相台岳氏本五经_3

    此《御定仿宋相台岳氏本五经》共九十六卷附考证,宋岳珂编。这是清乾隆帝下令翻刻的仿宋本《五经》(周易、尚书、毛诗、礼记、春秋)。此书基本保持了岳氏刻本本风格,包括历代藏书印,每书之前分别冠有清高宗所写七言律诗一首

  • 毛诗.20卷.附考证.岳珂编.清乾隆48年武英殿刊御定仿宋相台岳氏本五经_1

    此《御定仿宋相台岳氏本五经》共九十六卷附考证,宋岳珂编。这是清乾隆帝下令翻刻的仿宋本《五经》(周易、尚书、毛诗、礼记、春秋)。此书基本保持了岳氏刻本本风格,包括历代藏书印,每书之前分别冠有清高宗所写七言律诗一首

  • 四种争奇.十二卷.明邓志谟撰.明天启年间春语堂刻本_3

    《四种争奇》由明代文学家邓志谟撰。全套含:花鸟争奇、童婉争奇、风月争、蔬果争奇各三卷,此类小说常描述两物争功的故事。这种独特形式源盛行于隋唐,乃民间流传的论议技艺。书内还含版画插图约三十一幅。此为明天启年间春语堂刻本。

电话直呼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6624318182
暂无内容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