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制品和象牙的区分鉴别

明清时期大象群多出现在广西、云南等地,但当时的象牙已经明显不用了。待海外贸易不断发展,从东南亚地区就有了进口象牙。象牙材料的缺少使得象牙价格不断攀升,到民国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假冒象牙的制品。古玩市场出现的很多假冒象牙的制品的东西,有很大部分是当时仿造的。藏友在入手收藏时还要擦亮眼睛才行

 

仿冒象牙制品多见于骨头和海象牙、塑料。骨制品仿造可以从以下几点判断:



图片58.png

1牙纹:象牙的横截面大多数都有网纹、人字纹,骨制品则没有。

2色泽:象牙质地细腻,表面光滑,呈牙白色和淡黄色,盘完久了表面的黄色变深,并伴有“雀丝”出现。骨制品质地粗糙,大多都经过漂白,打磨的再平也会看到“骨眼”。象牙即使漂白也会呈现出一种油润洁白的光泽,而骨制品漂白后则变得干涩。

 3手感:由于象牙质地细密,比重略大于骨制品,手感好,不发飘。

 4做工:骨制品不会花很大工夫雕刻,一般都比较简单粗放。象牙雕刻大都复杂精细。

 5牙皮和牙芯象牙外表有一层牙皮,虽然都是象牙,但皮料质地较芯料要粗糙很多,牙心质地细腻光滑。牙皮盘完过程中变黄的速度很快。

 

 海象牙



图片59.png

海象牙在古玩界的名称是“虬角”,这种牙有牙皮有牙芯,但没有牙纹、质感不及象牙光洁细腻,多染成绿色的工艺只有清代造办处独有,所制产品如烟嘴,勒子,印章,葫芦的小口盖,蒙心,气眼等小物件。

     在文玩界,一些手串的隔片,佛珠以及挂件,经常看到有卖家称“海象牙”的材料,细腻而光洁,表面有流云一样的“牙纹”,很美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所谓的“海象牙”并不是海象的长牙,而是“赛璐珞”这种材料制作的,其实就是合成的。真正的海象的长牙,在文玩界并不称“海象牙”,而是称为“虬角”,而且必须要染成翡翠一样的绿色才行。对于这一点,玩家需要注意,以免被卖家捡你的漏儿,而把便宜的合成材料当成珍贵的天然材料卖给你。未染色的,行内基本称之~白虬角

 

     假海象牙(赛璐璐)

 


图片60.png

说白了就是塑料,做了些规则和不规则的纹理,不难分别。



0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